杨梅的功效和作用,杨梅是热性的还是凉性的?

发布时间:2024-06-17

    杨梅,属于杨梅科杨梅属的植物,是中国南方的传统水果之一,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。杨梅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,尤其是福建、浙江、广东等地。杨梅的品种繁多,常见的有大红杨梅、小叶杨梅、白杨梅等,它们各有特色,风味各异。


    据考古发现,中国野生杨梅的生长史至今已有7000余年。人工栽培杨梅的历史最早见于西汉司马相如所著《上林赋》,证实人工栽培杨梅距今有2200多年。

   一、 杨梅的营养价值

杨梅中每100克可食部分的营养成分及其含量:

  二、杨梅的功效与作用

  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,杨梅的功效和作用包括:

  1. 增强免疫力:

 杨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,这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,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。维生素C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,包括白细胞的产生,这些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,有助于抵御感染。

  2. 促进消化:

 杨梅中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,改善便秘。膳食纤维可以增加粪便的体积,软化粪便,使其更容易通过肠道,从而有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。

  3. 抗氧化作用:

 杨梅含有的天然抗氧化剂,如维生素C和其他酚类化合物,有助于抵抗自由基,保护身体免受氧化压力的伤害。自由基是导致细胞损伤和多种慢性疾病的因素之一。

  4. 降血脂:

 杨梅含有的有机酸和维生素C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含量,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(坏胆固醇)。这有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,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
  5. 防癌抗癌:

 杨梅中含有的维生素CB族维生素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。这些维生素有助于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,减少细胞突变的风险,从而降低癌症的发生。

  6. 消食解暑:

 杨梅所含的果酸既能开胃生津,消食解暑,又有阻止体内的糖内脂肪转化的功能,有助于减肥。果酸可以刺激唾液和胃酸的分泌,帮助食物的消化,同时其清凉的口感有助于缓解夏季的高温。

  7. 抗菌作用:

 杨梅对大肠杆菌、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,能治痢疾腹痛,对下痢不止者有良效,可以帮助预防和治疗某些类型的感染。

  (二)杨梅在中医理论中的功效和作用

  1. 清热解暑:

 在中医理论中,杨梅性温,味酸甘,归肺、胃、大肠经。它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,适合在夏季食用,有助于缓解因高温带来的身体不适,如口渴、疲劳等。

  2. 生津止渴:

 杨梅能够刺激唾液分泌,从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。在中医理论中,生津止渴是维持身体水液平衡的重要方式,有助于缓解口干舌燥和消渴症状。

  3. 消食化积:

 杨梅的酸性成分有助于促进消化酶的分泌,改善消化功能,对于食积不化、食欲不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。

  4. 涩肠止泻:

 杨梅还具有收敛作用,可以涩肠止泻,对于腹泻、痢疾等肠道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。

  5. 和胃止呕:

 杨梅能够调和胃气,缓解因胃气不和引起的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
  6. 利尿消肿:

 杨梅具有利尿作用,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,对于水肿、尿少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。 

 7. 解毒:

 中医认为杨梅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,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热毒,对于热病后期的恢复有辅助作用。

  8. 补血养颜:

 杨梅含有丰富的铁质,中医认为铁是补血的重要元素,适量食用杨梅有助于改善贫血症状,促进血液循环,从而达到补血养颜的效果。

  9. 润肺止咳:

 杨梅归肺经,具有润肺的作用,对于肺燥引起的咳嗽、干咳等症状有缓解作用。

   三、杨梅的食用禁忌

  1. 阴虚火旺者:杨梅性味酸涩,阴虚火旺的人群不宜食用,可能会加剧症状 。

  2. 牙齿疼痛者:由于杨梅的酸性可能刺激牙齿,牙齿疼痛的人群应避免食用。

  3. 糖尿病患者:杨梅含有一定的糖分,糖尿病患者应谨慎食用,避免血糖升高 。

  4. 胃酸过多者:杨梅的酸性成分可能加剧胃酸过多的症状,因此不宜食用 。

  5. 胆囊炎和胆结石患者:杨梅含有的果酸可能会刺激胆囊收缩,诱发胆绞痛,因此胆囊炎和胆结石患者不宜食用。

   四、杨梅的食物搭配禁忌

 黄瓜:黄瓜中含有维生素C分解酶,与杨梅同食可能会破坏杨梅中的维生素C,降低营养价值。

 萝卜:与杨梅同食可能会诱发甲状腺肿。

 大葱:与杨梅同食可能会产生化学反应,具有不良影响。

   五、杨梅是凉性水果还是热性水果?

  1. 杨梅果实:

 根据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,杨梅果实的性味为“味酸、甘,性平”。本草纲目》中提到杨梅,称之为“酸、甘、温、无毒”。即杨梅果实既不特别寒凉,也不特别温热,它的性味平和,适合多数体质的人群食用。

  2. 杨梅根和树皮的性质:

   根据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,杨梅的根和树皮的性味为“味苦,性温”。因此,杨梅的根和树皮具有温和的性质,可以用来治疗某些需要温性药物治疗的疾病。

 供稿人:秦刚  2024年6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