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浪山,大人物阴影中的小人物悲欢——《浪浪山小妖怪》观后感

发布时间:2025-08-18

“我想离开浪浪山。”这是两年前《中国奇谭》的一个小短片里共情了无数人的台词。今年,电影上映了——《浪浪山小妖怪》。

刚好收到毛毛姐关于这部电影的观后感投稿,没细看内容,只觉得既然是有可陈之辞,也必有可圈可点之处。

恰逢一个难得的小长假,从下午开始,于是下午就开始了假期生活。当时正离电影院极近,查了一下时间,距最近的场次仅一小时。

既然一切都这么安排好了,那就物来顺应,以逃离了“浪浪山”的心境临时安排一场大脑的撒欢吧。

电影一开始,被小猪妖出场的恐怖音效和特效吓到,揪着心后悔自己一个人来。然而,“小妖怪”这个萌萌的片名诚不欺我,恐怖不过3秒。影片整体上风趣幽默接地气,笑点哭点皆具,且无尿点。

每个人都能,在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

小猪妖,有着温暖的家人,自己出山闯荡。靠一个后厨关系的关系才有了临时工的身份,但也在努力认真做业绩,即便工作中脱皮掉肉。然而世事弄人,他拼了命的刷锅工作,锃亮堪比镀了金的“工作报告”在验收时换来的竟是杀头之罪。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尽管这样,那又怎样,只能另辟蹊径。离开了浪浪山,他是取经之路的发起人。
      蛤蟆精,急功近利、贪生怕死的人设,几度凶险的境遇下都要捡回来不小心掉了的工作证,世俗眼中的编制,他视同生命一样重要。在遇到危险和诱惑时,不假思索地“抄近路”,毫不犹豫地归降,他却在最后恶战黄毛怪的时候,舍身取义,不惜被打回原形癞蛤蟆。小人物的大作为,不以人设为依据。
黄鼠狼精,面对他生物链下端的老鼠精,居然被轻轻松松放倒下。不知道该哀其不幸还是该怒其不争。他最初靠坑蒙拐骗维持生计,却愿意加入取经团队,挨饿,负重。话痨的他却被要求不能多说话,在磨刀石的磨砺下,适应了沙僧的角色,实现了自我的提升和跃迁,在被编入小雷音寺的机会面前决绝地选择了离开。
     猩猩精,命运给了他强壮的躯体,同时让他成为可怜的孤儿,他在家人被杀害的阴影笼罩下形成了胆小内向的性格,还被小娃娃嘲笑,“你是孙悟空,是最厉害的,怎么能哭呢?”他纯良的秉性没有因出身卑微而泯灭,不愿意违背初心,被推下悬崖处死的关头,终于不再结巴,强有力喊出了:“我是齐天大圣!”
这一声唤醒了其余三位小伙伴潜在的斗志,他们不再是懦弱无能的小妖怪,他们是取经人,载着老者的重托,解救被掳童男童女,这一次,他们不再是盗版的唐僧师徒,成为了自己的盖世英雄。

 小人物

影片中的小妖怪们,在动物界极其平凡,是无数普通人的缩影,都是小人物。
初扮出家人的小妖怪们化不到斋饭,眼巴巴看着小娃手里的鸡腿,等待施舍,我本能编剧是小娃恻隐之心递给他们果腹,然而,一口吞掉的特写镜头击碎了我固有的认知。

还有在小雷音寺被老虎精讽刺:“如来和孙悟空五百年前就认识,唐僧是金蝉子转世、皇帝的哥们儿(御弟),猪八戒沙僧是天神下凡——你以为什么人都能取经?!”小人物仅存的信念被碾压得稀碎不堪。

“对,这些都是现实,要直面惨淡!”我深吸一口气,仰起头,把眼眶里的泪水用力收了回去。

我知道他们仅仅修炼成妖,已经比普通小动物做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努力,但是其能力却连大人物随随便便的一根毫毛都不及。这是差距,也是现实。尽管如此,妄自菲薄或是酸葡萄心理也要不得,只会消解了自己也刻薄了别人。
即使小人物,也有大能量。他们凭借微薄的力量以身涉险,降伏了老鼠精,为民除害,锦旗荣誉纷至沓来。连件正经兵器也没有,仅凭一腔热血背水一战,合体打败了本领高强的黄眉怪。
小人物,名不见经传,可以是懦弱的、笨拙的、卑微的、贪婪的,可以是不出众的、不被认可的、一无是处的......但是这并不影响自由地呼吸空气,自在地观云听雨,努力地活着并且勇敢出发。
我想,普通人就应当在自己普通的世界里绽放,心中有爱,眼里有光。也是不必以圣人的标准雕刻自己,可以哭泣,也能摆烂,挣脱拧巴的活法,像小猪妖一样披上“降妖除魔”的披风,至少你是自己的大圣。

大人物

“你是孙悟空啊,是最厉害的,怎么能哭呢?”还是这句台词,我看到了另一面:原来不论谁,只要被赋予一个头衔,就连软弱的资格都没有了。
在影片中,所谓的大人物,连脸都没有露,即使他们头衔光芒万丈,也盖不住悲苦情愁。大人物所到之处,人尽皆知,也许他们背后时刻有磨刀霍霍的声响,也早就有人备下了刷好的大锅。

片中,本领最大的角色就属黄眉怪了,统领成千上万的小妖,占山为王。我认为是基本符合大人物标准的。

可他即便是佛主身边的人,也不免怀揣邪恶心肠,为非作歹。最后要面对唐僧师徒的时候,还是得靠着如来赐的宝物才能完成任务。

于是,所谓的大人物除去声名显赫的背光,也许能力还不及你我一二。不然当年天庭里神仙众多,怎么连一只花果山的孙猴子都降伏不了?

也看过一个说法:大人物里有真本事的并不多,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遇到了普通人不曾接触过的机会而已。

因此,小人物大可不必自惭形秽,只管在自己的浪浪山修炼,不必模仿谁,也不必成,你就是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。

取经之路

大人物去灵山取普度众生的真经,那是使命,小人物得自在,取的是一本救赎自己的经书,殊途而同归。

真相有时暖人,但也不失扎心。因为,浪浪山之外,还有浪浪山;灵山也不在西天,它就在脚下,而取经之路本身,就是真经。

供稿人:马沈冬  2025年8月 (文章转载,侵权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