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以前换工作跨省(市)参保,医保转移得自己跑流程、填表格,一不小心还会忘,钱留在原参保地用不了;现在好了,新单位刚办好参保,医保关系和个人账户的钱就自动转过来了,太省心!”这是近期江苏不少流动就业人员的真实体验——自2025年9月起,江苏省内医保关系转移接续正式进入“免申请、即时办”新阶段,无需个人操作,系统自动完成,个人账户资金更是实现“秒到账”。
据了解,这项新政在试运行期间已交出亮眼成绩单:全省累计自动办理医保转移接续业务6.2万笔,超7400万元个人账户资金悄无声息划转至参保人新账户,切实解决了流动就业者的“医保后顾之忧”,也成为江苏医保服务优化、助力营商环境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实践。
一、先弄明白:什么是医保关系转移接续?
对很多跨省(市)工作的人来说,“医保转移”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。简单来说,它指的是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因跨统筹地区就业、户籍或常住地变动时,需要办理的基本医保关系衔接手续,核心包含三大内容:
个人医保信息记录的传递(比如参保年限、缴费记录);
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的转移;
医保待遇衔接的处理(避免断保影响报销、退休年限计算)。
数据显示,2024年江苏省在职职工人数约2550万人,全年医保转移接续业务办件量已超百万件——这意味着,每年有上百万江苏人面临医保转移需求。但在以往,不少人会因“不知道要办”“没时间申请”“操作不熟练”等问题,导致医保待遇衔接中断:比如个人账户的钱沉淀在原参保地无法使用,或是退休时发现参保年限记录不全,还得回头翻档案、补材料,体验感大打折扣。而此次新政,正是瞄准这些痛点而来。
二、新政四大升级:从“跑断腿”到“无感办”
相比以往的医保转移流程,2025年9月实施的“免申请、即时办”模式,在效率、便捷度上实现了全方位突破,核心亮点可概括为四大升级:
(一)升级1:业务集成“打包办”,不用再“逐项跑”
过去,参保人办理医保转移,可能要分别处理“新参保登记”“转移申请”“家庭共济接续”等多项业务,环节多、耗时长。现在依托全省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和“一人一档”全民参保数据库,这些高频关联业务被彻底打通——只要参保人在省内完成职工医保新参保,系统就会实时识别信息,自动触发医保转移接续、家庭共济衔接等操作,真正实现“缴费年限跟人走、个账资金秒到账、家庭共济连续享”,全程无需额外提交材料。
(二)升级2:数据“多跑路”,个人“免申请”
最让参保人省心的,莫过于“不用自己申请”。以往需要主动在APP或线下提交的转移申请,现在全由医保信息平台“代劳”:系统会自动读取参保人的参保状态、判断办理条件,完成业务触发、办理、反馈的全闭环。无论是“不知道要办”的新手,还是“没时间办”的上班族,都能“无感享受”服务,真正用“数据跑路”代替“群众跑腿”。
(三)升级3:基层“减负办”,服务更聚焦
新政不仅方便了参保人,也为基层医保经办机构“松了绑”。过去每一笔转移业务,都需要转出地、转入地两地经办人员手动审核、确认、提交,占用大量精力。如今“自动办”“智能办”模式下,基层经办机构的业务量大幅降低,工作人员得以从琐碎的操作中解放出来,把更多时间投入到疑难个案处理、特殊人群服务上,整体服务效率显著提升。
(四)升级4:线上“自助办”,查询办理更灵活
为了满足部分参保人的个性化需求,江苏医保云APP也同步升级了服务功能:新增“一键查询”模块,可实时查看省内多地暂停参保记录、个人账户余额、参保单位、参停保时间等信息;若参保人有多地暂停参保记录,还能自主选择需要转移的记录手动申请。更贴心的是,若参保人存在“在院治疗”“医保欠费”等特殊情形,APP会主动弹窗提醒,引导按正确路径处理,避免因特殊情况影响转移进度。
三、实用提醒:这些细节要留意
虽然新政实现了“免申请”,但参保人仍需关注两个小细节:
查询渠道:若想了解转移进度或个人账户资金到账情况,可登录“江苏医保云APP”,在“医保转移”板块实时查询,信息同步更新;
特殊情形:若存在医保欠费、在院治疗等情况,系统会暂时无法触发自动转移,需先处理完相关问题(如补缴欠费、办理出院结算),再通过APP手动申请或等待系统二次识别。
从“手动申请”到“自动办理”,从“多环节跑”到“无感衔接”,江苏此次医保转移新政,不仅是服务流程的优化,更是民生保障理念的升级。对于流动就业的参保人来说,今后换工作再也不用为医保转移“费心费力”;而对江苏整体的营商环境而言,这种“便民利民”的政策细节,也为人才流动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。如果你近期有省内工作变动,不妨留意新单位的医保参保进度——或许不用你动手,医保关系和账户资金就已“悄悄”转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