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文史学者刘勃老师讲”国学“

发布时间:2023-08-25

11

提起“国学”这两个字,第一感觉就是好深奥啊!想学,但却无从下手。市面上线上线下的课程鱼龙混杂,精髓获取多少不提,焦虑却是助长了不少。

但最近无意间听到一位文史学者刘勃老师的国学课程,令人耳目一新。刘老师讲国学,有八字箴言,叫“清热解毒”、“尊老爱幼”。所谓清热解毒,就是既不跪读经典,盲目狂热,而是回到经典诞生的时代,和经典平等对话。尊老爱幼,是学习古代人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,给现代人的为人处事提供参考。

这么一解释,是不是感觉国学离我们近了很多?那么关于国学到底是什么,以及有什么用,咱们就听刘勃老师来说一说。


国学的现状

国学这两个字,基本上是被玩坏了的状态。第一,是有一批人把老祖宗留下来的话,简直当作咒语,掐诀念咒,就可以包治百病,拯救人类,冲出银河系;第二,相信中国的传统一无是处的人,也有很大一批,在他们眼里,国学不说是个大粪坑,那也是个大酱缸,什么东西丢进去,都变成一个味儿,而且营养全没了;第三,正常一点的国学当然是存在,但往往也给人感觉是,书斋里的老先生,手里捧着仿佛积压着几千年尘埃的书,说着大家觉得毫无意义的话,总之就是和日常生活,没什么关系。


国学的诞生

回顾一下国学这个词诞生的原因,可以说:从一开始,国学就不是一种书斋里的学问,而是一种面对现实的焦虑。现在一般的说法,所谓“国学”就是“中国固有之学问”。也有北京大学的李零教授的说法:国学是国将不国之学。这话听起来有点促狭,但其实非常准确地描述出国学诞生的时代背景。


国将不国之学

现代意义上的国学这个词,最早是怎么用起来的?

1902年,梁启超用了“国学”这个词,罗振玉也用了“国学”这个词。当时梁启超、罗振玉都在日本,所以会想到用国学这个词,很可能是受日本人启发。早在江户时代,日本人把研究日本的古代典籍,探明什么是日本的固有文化的学问,称为和学、皇学、古学,或者国学。那么,研究日本的固有文化的学问是日本的国学,研究中国的固有文化的学问,自然就是中国的国学了。所以梁启超他们很可能是受日本人启发,用了国学这个词。用这个词,反映的是一种对中国的命运的忧心忡忡。

你想想,1902年,或者更宽泛地说,一百多年前,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世纪之交,那是个什么年代?

1894年甲午海战,1895年马关条约,1900年义和团,然后八国联军进北京……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,真的是风雨飘摇。国学这个名词的现代用法,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。所以说国学是国将不国之学,有什么不对呢?国学这个词的诞生,和国歌里唱的,“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”,二者之间,有一种一脉相通的情感。


中国固有之学问

“国学”就是“中国固有之学问”,其实包含了两层意思:相对西方的学术,它是中国的;相对现代的学术,它是传统的。其实也就是承认,所谓国学,只是人类知识总和中的一部分——只是一部分而已。西学、新学,是和国学并列的学问。国学并不是所有学问的核心。

我们现在当然觉得是常识了,但是,古代读书人不会这么理解问题的。

穿越回到古代,和古代的学者聊天,他会觉得,孔夫子传下来的学问,就包含着世界上最核心的真理。

极端点的,那就像荀子说的,“凡言不合先王,不顺礼义,谓之奸言。虽辩,君子不听。”和古代圣王教导我们的道理不符的,和老祖宗传下来的礼义冲突的,那样的言论就是奸诈的言论,说得再雄辩,咱们君子也不理会。

包容点的,像《论语》说的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,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”即使是小技艺,也一定有可取之处,但执着钻研这些小技艺,恐怕会妨碍从事远大的事业,所以君子不做这些事。意思就是说,别人干可以,我们君子就算了。

对于他们来说,中国以外的学问,都只可能是微不足道的。而提出国学这个概念,和西学、新学加以区分,实际上等于是承认,中国之外也有很重要的学问。对那一代许多读书人来说,能够承认这一点,已经迈出了艰难的一大步。


为什么要承认这一点?因为不承认不行了,那个时候,中国落后于西方,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实了。

承认这一点,接下来就要思考两个问题:第一,我为什么会落后?找文化根源,就是中国固有的学问里,有什么缺陷;第二,我要论证,我落后只是暂时的!不然就整个躺平放弃了,我还要奋斗啥啊。找文化根源,就是中国固有的学问里,还有什么优点。


这就是国学从诞生之日起,就要面对的基本问题。

国学这个词,并不意味着盲目的骄傲,而是代表着一种对自身的反省,一种面对现实的焦虑。

细数那些老辈的国学大师,第一,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不排斥西方来的现代学问;第二,虽然有人嘴上不承认,但他们研究中国的固有学问,不论研究的对象还是方法,其实和古代学者也已经大不相同了。

国学这个概念出现的时代,恰恰是中国人重新面对自己的传统文化,想法发生了很大改变的时代。

用新方法研究旧学问,是中国人面对自己过去的新学问。只要我们生活的这个小小寰球,还是由一个个主权国家构成的,国学就还是有它的价值的。因为一个人,不可能作为孤立的个人回到丛林时代去,那是活不下来的,毕竟以邻为壑的事,从来都没有消失。现代人的精神图景,应该是由个人主义的追求,国民身份的认同,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,一起构成的。缺了哪一块儿,都难说完整。


最近这十年,“你是谁”这种问题,想装糊涂都不行,不管你乐意不乐意,都必须要面对这个新变局,在这种情势下,了解一下“国学”的来龙去脉,大概是能让人更多一点定力的。


为什么这么讲呢?!

如果想知道答案,那推荐大家去听听他讲的国学课吧。

供稿人:夏燕

2023年8月